说道地震预测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地动仪,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预测地震的手段和技术实力都在不断进步,近几年大热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都在为震前预警的发展做出贡献。
RFID传感收集地址活动信息:物联网最主要的本质就是RFID标签技术,目前有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使用RFID和传感器来监控地震中的房屋。
地震报警系统监测新震情:研究表明大地震前30小时,地磁场就有明显异常,地震报警器能够监测到震前有特征性的磁异常信号,报警器能同时对纵波(P波)和横波(S波)进行检测并进行语音报警。
并且随着对地球内部变化特征监控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且精度和分析能力逐步增强,加之融合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预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发展,有望在未来绘制出预警云图。
人工智能展开大胆设想:有调查小组发展地震发生前震源上空的电离圈电子数有异常增加的情况,该小组计划利用专业仪器对这些数据进行不间断监测,大数据+云的结合将成为分析这些监测数据的最强组合,如果试验成功,有望提前1小时至20分钟预测7级以上大地震。一些欧美地质科学家试想让深度学习系统自我训练完善对地震规律的理解。
震后搜救安防义不容辞
目前地震预报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全避免灾害发生的境界,现今人类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灾后搜救,在黄金72小时里抢救生命,将损失降到最低。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跨领域融合,安防技术在抗震救灾方面的作用已发挥一定功能。
视频监控: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抗震救灾应急联络指挥的辅助系统,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数据通信系统,在通报险情、指挥救援、紧急救助等方面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是传统语音通信系统无法替代的。除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外,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融合的数据通信业务在抗震救灾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无人机:无人机观测灾区现场,无人机作为遥感平台,装载各种传感器。在机腹设置不同的窗口,便于对地观测。
智能交通产品:地震后交通瘫痪,智能交通产品可以帮忙指挥部门实时监控各个路口的车辆信息,及时安排相应的车辆控制工作,让救援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实施救援。
生命探测仪和热成像摄像机:生命侦测仪是通过测试被探测者的呼吸运动或者移动来工作的。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一般每分钟16次,就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热成像摄像机能在震后废墟中探测、检测废墟中是否有人员待救,还可以用来调度直升飞机等高空设备的物流轨迹等等。
远程医疗:在震后道路受阻,医疗队无法快速达到现场情况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打破空间限制,将后方专家医疗资源及时传送到灾区一线,可以及时提供权威的医疗指导。
如何更安全的渡过地震?
在科技对抗地震的同时,我们本身应该对身处地震时如何自救有了解,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当地震还在持续时,将你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周围某个安全地点几步以内,在晃动停止、确认安全后再离开室内。
地震来临时,被困室内,请在下面这些避震地点躲藏:坚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震时要注意: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不要到楼梯去;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如果地震时在室外,请待在原地不要动,并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
如果不幸被困在废墟下请不要点火柴,不要向周围移动,避免扬起灰尘,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让救援人员发现你。可能的话,请使用哨子。在其他方式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因为喊叫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尘。
结语:一场天灾酿成数场悲剧,花莲地震救援工作还在进行,天灾无情人有情,相信在各方救援队的努力下,花莲将挺过这次灾害。
|